公用電話機、移動衛生間、飲料瓶回收機、999社區服務站、自助快遞櫃……這些公共設施本是為了方便市民生活而設置,但近日,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地發現,公用電話機插卡不靈;移動衛生間被鎖住或被私人占用;飲料瓶回收機返利不靈敏;999社區服務站長期閑置;自助快遞櫃被雜物遮擋等情況多見。不少便民設施已漸漸淪為“僵屍”,無法發揮其本應有的功能(1月11日《新京報》)。
  大量的便民設施淪為擺設,不僅讓政府的惠民措施變成一種形式主義,還浪費了大量公共財富,如果便民設施不能真正便民,那麼還不如不設立。
  便民設施缺乏維護保養淪為擺設、群眾監督公共服務找不到方向,應該說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,若要改變便民設施建立之後就任其自生自滅的狀況,就務必要在便民設施顯著位置標示責任信息,將負責維修保養的責任單位、責任人的名稱及聯繫方式製成銘牌,固定在便民設施之上。當群眾發現便民設施出現損壞之後,能夠直接拿起電話告知責任者,當責任明確之後,也便於社會監督便民設施的責任者切實負起責任。
  不僅是便民設施應該標示責任者信息,所有由政府及其他社會公共部門負責的文物保護、基礎設施維護、地質災害防治等事宜,都應該將責任者的信息進行明確標示。無論是從心理學角度還是從制度落實的效率而言,責任到人就能避免所有推諉扯皮、陽奉陰違現象的出現,不至於讓群眾與監督公共服務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公里的距離。
  重慶 劉勛/讀者
  (原標題:便民設施應標示責任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c40kcgrj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